唐海[縣名]

唐海[縣名]

唐海縣是在河北省國營柏各莊農場基礎上建立的農墾體制縣,總面積725平方公里,總人口13.7萬,從業人員4.26萬人,其中職工3.34萬人。位於河北省東北部、唐山市南端,地處環渤海、環京津交匯地帶,北緯39°07′43″至39°27′23″,東經118°12′12″至118°43′16″。南臨渤海,北依唐山,西望津京,東靠京唐港,是正在開發建設的20萬噸級曹妃甸深水大港的直接腹地。距北京220公里,天津120公里,唐山55公里,京唐港30公里,秦皇島150公里,天津港120公里。

基本信息

唐海唐山之沿海

面積:725平方公里
人口:13.7萬
政府駐地:唐海鎮
郵編:063200
區號:0315
民族:漢族為主
地理坐標:北緯39°07′43″至39°27′23″,東經118°12′12″至118°43′16″。

概況

唐海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,唐山市東南部。南至渤海北岸,北鄰灤南縣,西部與唐山市丰南區接壤,東部與樂亭縣相連。縣人民政府駐地唐海鎮,位於縣境中偏北部。唐海縣地處環渤海、環京津交匯地帶。南臨渤海,北依唐山,西望津京,東靠京唐港,是正在開發建設的20萬噸級曹妃甸深水大港的直接腹地。距北京220公里,天津120公里,唐山55公里,京唐港30公里,曹妃甸港20公里,秦皇島150公里,天津港120公里,省會石家莊367公里。

唐海縣是在河北省國營柏各莊農場基礎上建立的農墾體制縣,縣境東西廣45公里,南北袤37公里,縣界周長136公里,土地總面積725平方公里。縣境版圖形狀近似三角形,但邊界線不整齊,與鄰縣互嵌。西北部的第六農場幾乎被丰南區、灤南縣環繞。東部的第九農場被灤南縣屬地分切,成為"飛地"。全縣海岸線總長9.1公里。

全縣總人口13.7萬,從業人員4.26萬人,其中職工3.34萬人。(由於曹妃甸的開發,目前常住唐海縣的流動人口已超過戶籍人口。)

唐海縣南臨渤海,海岸線長9.1公里。位於唐海縣南部30公里處的海島——曹妃甸,具有廣闊的開發潛力,目前已被定為“河北一號工程”,正在進行大力開發。其內地平坦遼闊,自北向南由沖積平原濱海平原潮間帶灘涂構成。灤河水系河流、乾渠共9條經過縣境,流入渤海。縣境東有小青河,是唐(海)、樂(亭)之界;西有沙河挨縣域西北角而過。中部有溯河、青龍河、雙龍河,皆由北向南穿填入海。

唐海縣境內交通便捷,擁有省道兩條、高速公路一條、鐵路一條,附近有萬噸級碼頭一座。

唐海縣自然資源豐富,南部沿海盛產對蝦、河豚、文蛤等海產品,內陸是“小站稻”、河蟹、淡水魚、畜禽、水果等的重要產地。地下資源石油、天然氣、地熱能源儲量尤為豐富。位於境內的冀東油田建設給唐海工業生產注入了無限活力,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為工業生產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。

唐海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縣,並具有進出口經營權。開放以來綜合實力逐步增強,已初步形成綠色食品、海水養殖等五大農業產品基地,工業造紙、食品工業、服裝印染、機械製造等骨幹企業在河北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。

唐海縣農業在大規模開發改造中,不斷向產業化、外向化邁進,高產、高效、優質農業全面發展。水稻平均單產9870公斤/公頃,最高單產12800公斤/公頃,創全國北方單季,單產最高記錄。全縣人均產量1.46噸,居河北省之首。被國務院授予“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”。

1994年唐海縣被國務院確定為綠色食品基地縣,“柏各莊”大米、“天源”精製免淘米等享譽海內外,並在全省首批取得綠色食品標誌權。新開發的香米黑米等新品種,投放市場後,備受消費者歡迎,為唐海農業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。

唐海水產養殖面積9447公頃,其中淡水養殖面積3400公頃,海水養殖面積4200公頃,淡水養殖品種主要有各類淡水魚、河蟹、甲魚等。鯽魚草魚鯉魚梭魚白鯧魚羅非魚甲魚等遠銷京津唐等大城市;河蟹,特別是七農場的“恆行”河蟹暢銷全國。海水養殖最高年產達1萬噸,其中唐海對蝦養殖曾創年產、單產、規格、效益、創匯、親蝦越冬六項全國第一,“拓洋”對蝦已取得綠色食品標誌權。近年來,又先後引進斑節對蝦、南美白蝦、日本車蝦、河豚魚等新產品試養成功,其中河豚魚已開始大面積養殖,年產量達到200噸。

地圖

唐海唐海

行政區劃

包括一個建制鎮、十個農場、兩個養殖場,分別為:唐海鎮、一農場、三農場、四農場、五農場、六農場、七農場、八農場、九農場、十農場、十一農場、八里灘養殖場和十裏海養殖場。

歷史沿革

唐海唐海
唐海縣境,孤竹春秋時屬無終和山戎,戰國地,屬右北平郡和遼西郡,西漢為右北平郡昌城、夕陽地,東漢並少陽、昌城為海陽。北齊省海陽入肥如。三國基本因之。開皇六年(586年)省肥加入新昌,十八年(598年)新昌更名盧龍。貞觀置石城,開元二十八年(740年)置馬城,轄縣域大部。天贊析盧龍山南地置灤州,領義豐、馬城、石城。金代縣境西部屬中書省大都路薊州豐潤縣,東部為永平路灤州義豐、馬城縣。至元四年(1267年)省馬城入義豐。明代分屬順天府豐潤縣和永平府灤州義豐縣。洪武二年(1369年)裁義豐入灤州。初仍襲明制,將原京師地改為直隸省,府縣未變。康熙五年(1666年),遵化成為直隸州,豐潤屬之。至此縣境西部屬直隸省遵化州豐潤縣,東部為永平府灤州地。1911年,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,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。次年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。1913年裁撤府州,一律稱縣,今境分屬直隸豐潤縣和灤縣。1928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,遂屬河北省豐潤縣和灤縣。

1935年,日本侵略者利用漢奸,在通縣成立偽"冀東防共自治政府",豐、灤均在其中。1937年河北省淪陷後建立日偽政權。縣境屬冀東道尹公署。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民眾,積極開展游擊戰爭,建立抗日根據地和人民政權。縣境為晉、察、冀邊區冀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,曾先後分屬豐灤遷聯合縣,遷灤盧聯合縣,豐灤、灤盧聯合縣等。1945年初,豐灤、灤盧合組唐灤特區,同年5月因遭敵破壞而重建豐灤辦事處。1946年5月冀東行署調整區劃,撤銷豐灤辦事處,建立丰南縣佐公署。並把灤縣境域分建成灤南、灤北、灤西3個辦事處。同年7月,丰南、灤南均成縣。至此,縣境西部屬丰南縣,東部屬灤南縣。1954年灤南併入灤縣,丰南併入豐潤,縣境分屬豐潤和灤縣。另外東北部少數村莊曾屬樂亭縣管轄。

抗日戰爭時期,侵華日軍華北駐屯軍為補給糧秣,從1941年開始,在今第一農場境域建立"華北墾業股份有限公司灤縣農場"。1945年侵華日軍投降後,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冀熱遼區第十七專署,接收了華北墾業股份有限公司灤縣農場,更名為冀熱遼區第十七專署解放農場,同年底改稱冀東區第十七專署解放農場。1946年5月,冀東區第十七專署改為第十三專署,第十七專署解放農場隨稱第十三專署解放農場,同年底曾一度被軍隊占領。1948年,該地再次解放,原第十三專署解放農場由灤南縣人民政府接管,改稱灤南縣解放農場。1949年7月,灤南縣解放農場收歸華北局農業部,改稱華北局農業部津沽區農墾管理局柏各莊區農場。同年11月,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接收了柏各莊區農場,改名為渤海區農墾管理局柏各莊區農場。1951年7月,柏各莊區農場改稱柏各莊合作農場。1953年1月,柏各莊合作農場下放給河北省管理,又改稱河北省柏各莊合作農場。1954年2月,柏各莊合作農場更名為柏各莊機械農場。

1955年底,經國家計畫委員會、建設委員會批准,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,在灤縣南部地區建立大型國營農場,並借用沿海較大村鎮--柏各莊之名,定稱"河北省國營柏各莊農場",隸屬河北省農業廳。1956年1月正式動工興建,農場性質為全民所有制農墾企業,兼有部分地方行政職能。農場設總場場部,初轄4個分場。1958年基本完成建場任務。1959年10月21日,經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,柏各莊農場改為唐山市柏各莊區,建立了區政府,隸屬唐山市人民委員會。1961年6月,撤銷唐山市柏各莊區建制,恢復國營柏各莊農場,接受唐山專署和丰南縣雙重領導。1963年5月柏各莊農場黨委改歸唐山地委領導,行政業務歸河北省農墾局領導。

1968年6月18日,經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,河北省國營柏各莊農場改為河北省柏各莊農墾區,行使縣一級權力。1982年12月26日,河北省農墾局[80]冀墾字第53號文批准,在柏各莊農墾區建立"河北省墾豐農工商聯合公司",與柏各莊農墾區實行一套人馬,掛兩塊牌子。1982年9月22日,國務院發出[82]國函字211號檔案,正式批准柏各莊農墾區改建唐海縣。同年10月7日,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冀政[82]208號檔案,轉發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唐海縣的通知。1983年10月17日,中共唐山市委組織部以市組[83]58號檔案下發了"關於組建 唐海縣籌建小組的通知",並派出建縣工作組,負責籌建唐海縣。1983年11月29日召開唐海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,12月1日選舉出縣長、副縣長,唐海縣人民政府正式成立。隸屬唐山市。1985年1月1日,撤銷"河北省墾豐農工商聯合公司",唐海縣實行縣管農場體制,仍保留"國營柏各莊農場"名稱。

地理氣候

東部季風區溫帶半濕潤地區,大陸性季風特徵顯著,四季分明,氣候宜人。

民間藝術

主要受臨近縣區影響,較為盛行的有冀東大秧歌評劇樂亭大鼓等。

唐海冀東大秧歌

民風民俗

海邊的漁民有向媽祖娘娘祈福,祈求平安的風俗。而農場職工們來自國內各地,風俗不一。

交通線路

外地來海

1、由市區經唐海公路(又名唐柏公路)南行到達;
2、由市區經唐港高速東行至青坨營收費站下,轉行青林公路南行到達;
3、由天津前來:由市區或濱海新區經沿海公路或津秦高速東行到達;
4、由秦皇島前來:由海港區經沿海公路或津秦高速西行到達。

本地公交

全部為環行線路,目前仍處在全員免票階段。主要有1路、2路、3路、4路和5路。

人口

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,2000年,曹妃甸區總人口138343人,其中,唐海鎮26514人,第二農場虛擬鎮11631人,第八農場虛擬鎮27029人,第十農場虛擬鎮11404人,第一農場虛擬鄉10738人,第三農場虛擬鄉6369人,第四農場虛擬鄉6608人,第五農場虛擬鄉6968人,第六農場虛擬鄉6552人,第七農場虛擬鄉2092人,第九農場虛擬鄉14925人,第十一農場虛擬鄉7513人。截止到2012年7月,曹妃甸區常住人口26.87萬人,僅有少量少數民族。

美食

本地餐飲主要為海味系列,其中獨具特色的“愣迸”魚為本地特有魚類。

特產

“愣迸”魚、恆行河蟹、拓洋對蝦、國營柏各莊大米、天源大米、蘆葦畫、蚌殼工藝品等。

景點

七農場“唐海濕地”、七農場“恆行蟹園”。

曹妃湖

曹妃湖位於曹妃甸區曹妃甸國家4A級景區東側,總面積11000畝,蓄水能力2365萬立方米。湖中有三座小島是天然的鳥巢;環湖10公里長5米寬的瀝青路面,遊客可以漫步來健身鍛鍊;南北兩岸鋪設的鵝卵石游步道,1500米的木棧道和3座親水平台,以及水上公園、荷花池展示著曹妃甸濕地的景象。

渤海國際會議中心

渤海國際會議中心被譽為“北方博鰲”——科學發展(曹妃甸)論壇會址的渤海國際會議中心。渤海國際會議中心屬國家五星級旅遊酒店,位於曹妃甸濕地國家4A級景區,總投資12億元,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,建有大酒店、海員俱樂部、體育館、休閒中心、專家公寓樓、臨湖別墅群、業務辦公樓。酒店東鄰萬畝曹妃湖,西與雙龍河及金熊國際高爾夫練習場相鄰,擁有各類中小型會議室共30個,建有880平方米的金色大廳,可提供現代化的燈光、音響、多媒體投影儀和四聲道同聲傳譯設備,已連續承接了曹妃甸臨港產業了際合作會議和全國城郊經濟年會、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會議、首屆曹妃甸論壇等高規格大型會議20多場次。

唐海濕地和珍貴鳥類自然保護區

濕地珍貴鳥類唐海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是2004年5年9月,經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。唐海濕地是大自然賦予人間的佳境,是鳥類繁衍生息的樂園。據國際濕地組織調查,濕地範圍內有野生植物238種、鳥類307種,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、白鸛、黑鸛、金雕等9種,國家二級保護鳥類42種。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